首页 > 新闻动态

“匠”

来源: 诚一信科技 / 日期: 2018-09-29 / 点击: 2826次


"一道宫门,两重世界"


墙外世界车水马龙,墙内风景岁月静好


故宫——又称紫禁城,

明代永乐十八年建成。

是明、清两代皇宫,

也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


我没去过故宫,很多人都没去过。

但提起它,

我们脑子里却都会想到点什么。


“三丈宫墙。

墙外人的视线,进不去;

墙内人的青春,出不来”

这是故宫带给小诚的第一感受。


最近看了一个纪录片(没错,又是看电视),

才知道在这个模糊日夜、匆匆忙忙的社会,

还有着这样一群人,

他们真的在以这种“折磨”的方式,

让自己的一生眨眼而过。


——故宫博物院默默坚守的匠人·文物修复师

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


"择一事,终一生"


王津,负责故宫文物钟表的修复,1977年进入故宫拜师学艺,已经从小徒弟熬成了老师傅。现在故宫负责钟表修复的就俩人:他和他的徒弟。


对了,故宫沿用师徒制,想要进宫修文物,先得找好师傅。


王津师徒这次要修复的,

是乾隆皇帝时期所收藏的

【铜镀金乡村音乐水法钟】


由于隔了100多年,

当初的图纸和一些零件早已不知所踪,

修复就只能靠王津一点点揣摩、把握,不断调试


皇帝的收藏件,走时功能是个附属,演艺功能才是正题,

所以如何恢复钟表的演艺功能,才是难点所在。


"修复一座钟表,少说得几个月"

王津师傅说道,

"特别是宫廷钟表有着复杂的机械传动系统,

代表当时世界先进机械制造水平,

修复难度是极大的,

更别说还原度了,是需要时间来沉淀的。"


就这样一天天一点点的细心摸索+耐心修复,

历经八个月

这座钟表算是大功告成。

一直记得,

当钟表转起来的那刻,王师傅脸上露出的笑容

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


"一生投入,匠心传承"


除了王津,同时“进宫”的,还有青铜组的王有亮、书画组的杨泽华、织绣组的陈杨……这群修文物的师傅横跨三代人,负责修复整个故宫的青铜器、宫廷钟表、木器、漆器、百宝镶嵌......

乾隆的一只御稿箱,  

补个漆面足足有120层,  

颜色稍有差池还得重来。


修复前

(康熙皇帝60大寿时,由16个儿子和32个孙子送的【万寿屏】)

修复后


文物修复是个精细活,

库房里还有成千上万的破损文物,

他们就算不退休,

修一辈子也修不完。

徒弟,

成了他们唯一的希望

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﹌


“物我两忘,格物致知"


秋天,

故宫里面的果子熟了。

拿一张有韧劲儿的纸,

打打枣,捡捡杏。


或者在每周一故宫闭馆的时候,

骑着自行车去空无一人的太和广场转悠一圈


这些顶级的,

文物修复专家,

就像过日子一样,

把故宫当成自己的家


修复残缺,

他们用手里的工具,

沉默的和历史对话,

乐此不疲


精益求精、专注、谦和是匠人们共有的特点。

在这里,

时间以年为单位

他们早已经忘掉了名利的追逐

只是将故宫从自己的年少,

传到徒弟的徒弟那里。

(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为:徐建华-书画组、杨泽华-书画组、织绣组-陈杨、王五胜-陶瓷组、青铜组-王有亮、史连仓-木器组)


匠心·传承

选一把竹凳,

他们坐在门里面,

等着下一个打开门的人,

将自己的现在延续下去。


- 立即分享 -
地址: 深圳市布吉街道布澜路巨银科技工业园A栋1楼
电话: +86-755-28575781
传真: +86-755-28579581
邮箱: 2355926597@qq.com